《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这本书是钱穆老先生应何应钦的邀请在台湾当时的战略顾问委员会中讲课的内容编程的一本书,一共讲了五次课,就变成本书中的五章,分别是汉、唐、宋、明、清共5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每一章的内容都是按政府组织、科举、税收、兵役四个方面展开。

汉代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地方上分为郡县两级,地方长官太守、县令都由中央委派。科举则是通过举孝廉的方式推送到中央任职。
赋税轻,土地私有化,可以自由兼并,导致的结果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汉武帝由于用兵频繁,且赋税太轻,钱不够,最终就制定了全国非耕地的收归国有,盐铁收归国营。
兵役制度是是全国壮丁到二十三岁必须开始服兵役。当时兵役又分好几种,其中中央卫兵,是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服役一年,这一年所有花费由中央负责。还有一种是戍边,每次三天,但是可以不去,交钱可以免除这个兵役。各个地方每年都会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地方军队的训练,各个地方根据地理位置,各自训练兵种(步兵、骑兵、水兵)国家有战事时,可以临时召集这个部队。这种制度下导致常备军队只有中央部队,其余部队都需要临时召集,训练肯定不足。

唐代

中央制度为三省六部一台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拟定诏书送给皇帝画敕,然后送给门下省复核,有意见的话可送回中书省重拟。没问题则送达尚书省执行。每一个命令都得有门下省副署。后为简化流程,每个命令拟定前,先在政事堂中先由门下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通过后再送皇帝画敕。当时所有命令必须走这个流程,皇帝是不能直接下命令的。
地方政府分为州、县两级。州和县又各分上中下三级。御史台把全国分为十道,每道派观察使,虽然名为巡视观察,实际上为地方上更高一级的长官。在边疆等地为方便观察使随宜应付,又名为”节度使“,可以指挥军事、管理财政。最终形成军人割据,安史之乱由此而来。
科举制度是自由报名,这些人即为进士,统一考试,通过者为进士及第。同时规定商人不能参加科举。礼部举行考试,合格就可以有做官的资格了。考生可以把平日作品遍送政府中有学问的先进大僚看,导致未考之前,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考后出榜会根据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
税收一开始是采用租庸调制,租即农名租用国家土地,年老返还。庸即役,每人二十天。调即各地人民需要上交土产给中央,大体上是丝织物和麻织物。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开始两税制,即春夏各收一次税,对地方定额征收,地方平摊到各户。这个导致农田自由交易,导致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拉大。
兵役制度,全兵皆农,把武装集团变成生产集团。招募的军人驻扎在某个军事要地成为一个府,兵即为府兵,兵的家人不需要交税。中央有十六个卫,各卫都有大将军,有战事时卫出将,府出兵。这样既解决了养兵的财政问题,也避免了将领拥兵自重的问题。但是由于政府懈怠没有给战死的士兵及时给与奖励,以及战争和疆域的扩大导致战士常年戍边,最后府兵不再愿意出征,兵源得不到补充,最终奔溃,最后走向募兵制,并在边疆大量使用胡人,也就导致节度使成为边疆大吏,安史之乱由此而来。

宋代

政治制度和唐代变化不大,相权要低落一些,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和尚书都在皇宫外了。沿袭晚唐有一个新机构叫枢密院,主管军事,故丞相管不着军事。户部、盐铁、度支三司不受丞相管辖。
地方政府分三级,路、(府、州、军、监)、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前地方上的武臣不再管事,由中央另派知州、知府去管理。地方财政全部运送到中央,军权、财权集中于中央
科举制度,开始糊名,防止徇私。门第传统消失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开始进入仕途。
税收制度沿袭唐代的两税制。
兵役制度: 军队分两种,禁军和厢军,入役参军的都要脸上刺字。老弱残兵,宋太祖就从中挑选精干为禁军,其余留到地方当厢军,不需要上阵打仗,只在地方当杂差。当时宋代国弱,必须养兵以防辽国,但是又打不赢。水浒传中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见军队之庞大。宋代尚文轻武,怕武将篡位,武将立了大功也不会重用。将兵分离,军队一批批调防,将领不动,导致将不习兵,兵不习将。

明代

政治制度,先说结论:政治制度是退步的。从明代开始,政府开始由一个皇帝来实现独裁。明太祖因宰相胡维庸造反,从此不再设立宰相,子孙后代也不允许设立,从此由六部理事,一切大权集中到皇帝。皇帝一人精力不够就设立了内阁大学士,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来皇帝越来越懒,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如万历二十几年不上朝,皇帝不和内阁见面,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需要一个传话人,这个就是太监,从而太监就开始弄权了。
科举,因考试人太多,开始分开考试。第一次是府县考,通过者为秀才。秀才进而到省会参加乡试,中式者为举人。各省举人到中央参加会试,会试通过则为进士,也叫进士及第。进士留在中央读书,满三年考试,优秀者进入翰林院。非进士、翰林不能做大官。明代下半期开始使用八股文进行考试。
税收制度,一条鞭法,即把其他差役杂项一并归入田赋下,计亩征银。
兵役制度和唐代的府兵很像,兵全部在卫所,有耕地,自给自足。这种制度导致和平太久之后,兵卒能力以及武器都不行了,动员兵力也耗时太长。

清代

只有部族政权的私心,没有制度。和明代一样,不设宰相,用内阁大学时,同时从雍正开始又在内廷增设一军机处。地方常设总督和巡抚,成为真正的地方首长。
清代的考试制度和明代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满人当政,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汉人比例非常少。
兵役制度是使用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兵,之前明朝的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称为绿营。后来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八旗军不行,才有了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组织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等地方团练。

总结

从汉到清,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皇室权利在增强,政府权利的减弱。而且从政治上来说从明到清,一直在退步。钱穆老先生比较主张对历史要到放到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去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否定。钱穆老先生也对古代政治制度